传统的玻璃钢模具制作,通常还是以手糊玻璃钢成型为主,在限制的时间内设计、安排及进行模具的构建。喷涂模具胶衣并且充分固化,随后进行玻纤积层并且把它粘结在先前固化的胶衣上。这种粘结是二次胶合,并且是潜在缺陷的来源。由于该原因,胶衣或铺层在制备下一层铺层前,不应过度完全固化,而是充分固化即可。
模具结构应包括2个或更多组成部分
为了得到较为理想的产品光洁度,至少应保证乙烯基胶衣为模具表面层。
模具胶衣必须坚硬光滑且有自然光泽,间苯聚酯胶衣的光泽度最好,但是强度和热变形温度(HDT)一般,不适宜长期耐用要求的复合材料模具制造。乙烯基酯胶衣具有较高的强度及HDT和适中的光泽,相对环氧体系胶衣价格算是比较中肯,与普遍采用的乙烯基酯模具树脂,在后积层的搭配使用,实现更完美的匹配性。
不同形态玻纤的效果是有区别的
在胶衣增强层,30-35%含量的喷射短切纱(需玻纤喷涂设备)可提供最好的装饰效果和外观效果;如果使用连续毡可达到更高强度,但是玻纤毡纹和变形也就更大;表面毡可起到遮盖积层玻纤纹路,提高表面平滑度的效果;带粘合树脂的短切毡(CSM)可能会在胶衣表面导致轻微凹痕。通常来说,短切毡的一面总比另一面的粘合树脂要少,粘合树脂少的那一面应紧挨着胶衣面。为了达到较好的装饰效果,在任何短切毡结合处都应在其边缘撕裂再接缝。
模具厚度决定于模具尺寸和形状
宽松的经验法则为,1/4英寸到10英尺直线厚度,每增加5个直线英尺,可以多1/8英寸。厚度变化需根据不同形状、尺寸和需要而变化。支架类型、铺层材料的机械及物理性能也会影响到玻璃钢模具设计的最终厚度。
充分考虑补强件和支架的合理搭配
补强件就是整合到模具铺层中的元件。大型模具通常会整合入轻木芯材料,有时也整合一些加强元件,例如帽型部件,或C型部件。支架是从后面在模具周围支撑模具的结构,通常来说支架使用钢铁制作,有时也使用木头。对接触成型(开模)来说,支架是支撑玻璃钢模具的摇篮,模具重量会分布到支架上的几个集中负荷点(通常是轮脚)。对于高压RTM来说,支架为铺层(被定义为模具腔体)的结构加强。一旦选定了模具设计和生产方法,可以制作一个或多个小试验板,来验证合适的程序条件和应用技术,进行这些小样板测试都是有价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