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模

  • 胶衣预离模了,真是脱模剂太好吗?

    有客户反馈,脱模剂太好了,只打了两遍,糊的第二遍树脂层的时候,居然第一层胶衣都自己往下脱离了,脱模效果真是好。 其实,这是胶衣预离模了。 可能脱模力大的脱模剂,会有一定的影响,但不是很大,造成胶衣预离模的主要原因来自几点: 固化剂过量,快速固化了。 脱模剂打的太多。 胶衣过度固化。 胶衣隔夜固化,温差大。

    2019年12月8日
    7.9K00
  • 脱模剂打的遍数越多脱模效果越好吗?

    不是。 脱模剂遍数越多,则意味着残留越多,不要相信无残留的书面说明。多打几遍可以提高脱模的安全系数,但大多数不是这样操作的,都是有个范围的,也能节省材料成本。比如新模具推荐5-8遍以上,老模具补涂1-2遍即可。

    2019年11月25日
    7.9K00
  • 今天打了脱模剂,明天是否可以继续使用?

    我的意思是,既然半永久性脱模剂可以实现多次脱模。 那么,假如今天我做了一件产品,明天是否可以继续使用,不用再重新打脱模剂? 是这样,虽然半永久性脱模剂可以多次脱模,但是车间灰尘或湿气都会对后期脱模都会造成一定障碍,脱模困难或者出不来高光洁部件。尤其是一些大型的玻璃钢外壳,如船体外壳等,安全和效果才是最重要的。 所以,即使你只脱了一件玻璃钢制品,隔天再继续制件…

    2019年11月24日
    7.9K00
  • 在玻璃上树脂固化脱模,需要打脱模剂吗?

    是的,需要打脱模剂的。 当然,使用脱模蜡也是可以的,但效果没有溶剂型的脱模剂要好。因为脱模蜡一般耐温才80多度,而不饱和树脂固化时的放热峰可以高达150度,所以蜡会再次漂移,但脱模剂则完全可以轻松耐到400度。

    2019年10月30日
    7.9K00
  • 脱模剂和脱模蜡使用顺序(蜡/脱模剂哪个先打)

    先打脱模剂好,还是先打脱模蜡? 其实,从最终效果来说,无论先打那个,效果都不会好到哪里去。 为什么? 可能在实际应用中,的确有这么干的。 比如,大型船舶制造,脱模蜡在客户心里还是最安全的,但是5-8遍的蜡操作确浪费不少时间。所以有的人,最后几遍就用脱模剂来代替。他们有可能想,正好脱模剂的光泽好,来弥补下效果。 其实这是错误的,不同形态的脱模材料,往往复合使用…

    2019年10月11日
    7.9K00
  • 8号蜡脱模效果怎么样?

    对于玻璃钢行业来说,美光8号脱模蜡是一款常见的膏状蜡,经济简单和易于操作,在模具表面用无绒布擦拭并擦亮再重复操作。 有客户反馈,使用8号脱模蜡后,成了这个样子,产品脱模出现了粘模,问怎么回事? 看上图,局部位置连模具胶衣都剥离了,在拐角更为明显…… 客户拍了个照片,以证实是使用是美光8号蜡。 在图中可以看到玻璃钢模具拐角撬模留下来的痕…

    2019年10月4日
    7.9K00
  • 脱模蜡软硬度与用量有关系吗?

    理想状态下是没关系的,因为无论脱模蜡质软硬,存在模具表面上的涂层量基本是一致的,实际区别不是很大;通常我们计算用量的方式是粗狂的–凭工人直觉判断的,太软的蜡质,很容易被抹布所包裹,造成视觉上的浪费,而海绵盘则能避免这个问题,但很多工人并不了解。 这么说吧,脱模蜡在不同擦拭工具上的额外吸收量是不一样的。往往很多人会忽略这个问题,直观的得到结论是:蜡…

    2019年9月15日
    7.9K00
  • 用于压铸脱模剂的稀释用水应具有何种品质?

    我们建议在稀释水基压铸脱模剂时使用软水。 当水的总硬度不高于100 ppm时不会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。极纯净水(硬度低于10 ppm)可能会造成模具表面腐蚀; 而高硬度水则会引发其它问题,如喷嘴阻塞以及型腔内积碳等。 使用高质量的水可减少停机时间,有助于生产优质铸件。

    2019年9月9日
    7.9K00
  • 如何使用半永久性脱模剂用量?

    关于脱模剂用量这个问题,有的时候的确不好衡量。 尤其是手涂操作,每个工人的操作习惯和抹布吸收量都不相同,这都会影响最终半永久脱模剂用量。 对于手涂操作脱模剂,一些值得考虑的小技巧: 1.使用无绒擦拭布,不太大和太厚,手帕大小就可以,因为溶剂型半永久性脱模剂,实际在模具上擦拭量是非常有限的,可能不正规的操作,大部分脱模剂让抹布吸收浪费了。 2.把脱模剂倒在抹布…

    2019年9月8日
    7.9K00
  • 玻璃钢模具粘模怎么处理?

    无论什么原因造成了模具粘模,想办法先搞下来再说,尽量考虑对模具伤害降到最低,毕竟玻璃钢模具是一笔不小的资本投入。 首选确认脱模剂是否第一次使用,之前有没有出现问题。大部分模具脱模问题,都是使用不匹配的脱模剂,没有做脱模测试引起的。 对模具发生粘连的部位进行胶带测试,确定粘连的产生是否由脱模剂操作不当所引起,尤其是涂敷脱模剂较难接触到的部位。然后判断是否只发生…

    2019年9月8日
    7.9K00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